目前,全黨正在積極落實中央精神,開展各種形式的調查研究。
對于調查研究,黨中央有明確要求:必須堅持實事求是,堅守黨性原則,一切從實際出發,理論聯系實際,聽真話、察實情。
從某種角度來看,了解基層一線的真實情況,領導干部比一般人要難。難在哪里?因為他們與一線基層情況之間有著相對更大的“社會距離”:領導了解情況,信息往往是“二手”甚至是多次“轉手”的,中轉的次數多了,信息自然有流失走樣;因為手握權力,“抬轎的”“吹唱的”有可能奔著領導來,投其所好、報喜不報憂。有的領導干部,甚至連到基層調研的線路也可能是被提前人為設計。這樣來看,領導干部想聽到真話、看到實情,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簡單。
領導干部要聽得到真話,首要的是要擺正自己的位置。不論處何高位、擔當何職,都是“公仆”。把身段放低、心態放平了,存在“信息屏障”的幾率就自然會少一些。其次,良藥苦口、忠言逆耳,領導干部要有聽真話的誠意。真話有可能是“揭短”,所反映的情況不全都是“鶯歌燕舞、鳥語花香”,有的甚至會低于原來的預期,若無虛心求教的真誠、紅臉出汗的勇氣、問計于民的覺悟,很難真正做到“聞過則喜”,也難以聽得到基層的真情實況。
調查研究,兼聽則明。要獲得真實可靠的信息,最好是有多個獨立的信息源。一些成功的調研就是這樣。1930年,毛主席做過一次尋烏調查和興國調查。他除了開調查會,還專門找了“好幾個中下級干部,一個破產了的商會會長,一個在縣衙門管過錢糧的小官吏,還有一個窮秀才”。結果是“商業情況,各行各業的情況,都跟我講了”。此外,面對“情況”和調查對象,哪些是真哪些是假?應該說,憑常理和邏輯就可以剔除一大半。畝產糧食能不能達到幾萬斤?生產隊里分的糧食夠不夠吃?劉少奇同志當年在湖南調查農村問題時,就是憑簡單的“農民思維”、“種地”邏輯,否定了一些粉飾太平的“匯報”。
共產黨人最講認真,歷來講究實事求是。對于黨的領導干部來說,能聽到真話、識別出假話是基本要求,在大興調查研究之際,尤其要把它放在頭等位置,否則,就容易陷入搞花架子、形式主義之類的窠臼。